自2018年以来,以产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造物主,逐渐在中国智能制造、数字化转型领域崭露头角。然而,在这一前景广阔的领域内,却潜藏着许多的“暗流”。
产业互联网,即将互联网与行业深度融合,通过智能制造、数字化管理、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推进行业升级和转型,构建起垂直行业的数字化、智能化生态系统。而这一领域的涉猎面极广,涵盖了从制造、物流、金融到医疗、能源等多个领域。
在产业互联网的建设过程中,由于技术壁垒的存在、行业标准的缺失等原因,导致较早进军的知名企业,掌握了核心技术和标准,并纵向控制了产业链。这种行业垄断现象,不仅使竞争能力弱的企业难以生存,更会导致行业发展失衡,限制了产业互联网的全面发展。
随着产业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,企业在大数据处理、敏感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,面临着新的风险。有些企业虽有数据保护的意识和能力,但却难以避免隐性泄露的风险。此外,还有黑客行动、系统漏洞、窃取数据等攻击屡屡发生,加剧了数据保护的难度。
在产业互联网的应用下,未来许多岗位的工作将由机器人或人工智能取代,这将对传统从业者带来冲击。而在智能制造中,由于整个流程由机器自动完成,使用人力将会大幅度减少。因此,企业在实现智能化转型时,应适当考虑如何缓解员工就业难题。
在产业互联网的大趋势下,必须对产业领域内的暗流有充分的了解和思考。同时,加强行业标准的制定与落实,加速技术壁垒的降低,避免垄断现象发生。此外,注重企业数据保护,加强对智能化技术下岗位变化的思考,是当前产业互联网建设的亟待解决的问题。只有这样,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和行业全面升级。